記者從12月1日召開的第六次北京市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本市將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布局,每個區建設1個兒童康復園;支持80%以上的區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確保65%以上的居家患者享受康復服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首都殘疾人事業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階段。五年來,聚焦率先發展,首都殘疾人特殊福利政策達41項,義務教育和基本康復覆蓋率99.9%,就業率達66%以上。近90%的區建成區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溫馨家園增長近60%,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未來五年,北京將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把困難殘疾人納入全市精準救助體系,實現基本生活“應保盡保”。加大重度殘疾人家庭公租房和市場租房補貼力度,完善農村殘疾人危房改造和山區搬遷補助政策,保障殘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
在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方面,制定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實施意見,發展多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實施民政兜底特殊困難殘疾人托養工程,到2025年面向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寄宿制托養床位不少于3200張。研究建立殘疾人居家照護服務制度。
為了提升康復服務質量,繼續推進符合條件的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政策惠民水平,逐步將長效針劑等新型藥物遴選補充進免費服藥目錄。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布局,每個區建設1個兒童康復園。健全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支持80%以上的區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確保65%以上的居家患者享受康復服務。實施溫馨家園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成1000個溫馨家園。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間,本市將多渠道、多形式將促進殘疾人充分就業。具體來說,完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制度,發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示范帶頭作用,落實用人單位招用殘疾人補貼政策,實行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聯網認證“跨省通辦”。引導具備條件的各類醫療機構吸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大力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鼓勵殘疾人通過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幫扶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建設殘疾人就業大數據,實施殘疾人就業狀況動態監測。
2019年以來,北京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以來,全市34個部門、16個區集中整改無障礙設施問題30.7萬個。接下來,北京將持續消除無障礙出行“斷點”,推進賓館酒店、商場超市餐廳、醫療機構、公園景區綠地廣場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著力補齊城市居住區無障礙短板。利用圖像識別、二維碼等技術推進食品藥品信息識別無障礙。拓展無障礙預約服務,建立導醫、出行等支持服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