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特教特辦普特融合 樂山師院特殊教育發展紀實
2022-06-22 09:39:50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國家《“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啟動實施,重點提到“推進融合教育”“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特殊教育隊伍。地處西南一隅的樂山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樂山師院”),幾年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特殊教育”戰略部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生為本、特教特辦、普特融合,在學科專業、教育質量、社會服務上對標競進、爭創一流,培養了大量適應融合教育需要的特教人才。

矢志不移深耕特教三十載,在全川特教領域特色顯著

樂山師院的特殊教育始于30余年前的“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90 —1994周期教育合作項目”。彼時,在該項目的支持下,樂山師范學校特殊教育師范部率先在四川省開始了中師層次的特教人才培養。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調整,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專業也跟隨時代的步伐獲得了跨越式發展——辦學層次從中師逐年提升到???、本科、研究生;辦學建制由最初師范學校的中師班擴展為師范學院具有多個專業的系、單獨建制的二級教學院。

2015年是樂山師院特殊教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當年1月,獨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學院正式成立;同年,國家特控專業“教育康復學”也落戶學校并正式招生;隨后,又以“單招單考”的方式,率先在全川招收聽障學生進行??茖哟蔚呐囵B。

幾年來,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17年,面向聽障學生的高等教育提升到了本科層次;2022年1月,學校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和學科專業建設實際,成立了樂山師院康復學院,與特殊教育學院合署。

“目前,在四川省130余所高校中,只有我們擁有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院和教育康復學本科專業,我們是僅有的實施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校。”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劉宗泉自豪地說。

30余年的深耕與積淀,也讓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建立起“44821”的事業發展臺——

“四基地”:國家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殘聯系統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智力類)省級規范化培訓基地和中國樂山師范學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學特殊教育合作基地。

“四單位”:四川省心理學會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四川省晏陽初研究會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四川省高校黨建“標桿院系”培育單位和四川省高校黨建“雙帶頭人”教職工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單位。

“八中心”:四川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四川特殊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實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中國樂山師范學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學聯合殘障支持中心、樂山師范學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康復中心、樂山師范學院殘疾人教育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和樂山師范學院殘疾人支持中心。

“兩機構”: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定點康復機構和樂山市殘疾人聯合會定點康復機構。

“一資質”:“聽障手勢語專項能力”培訓、鑒定資質。

目前,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開設有特殊教育(同時招收聽障學生)和教育康復學兩個本科專業,藝術設計和服裝與服飾設計兩個聽障學生就讀的“五年一貫制”??茖I;其中特殊教育專業為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四川省“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專業、四川省應用型示范專業、四川省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學院現有在校學生750人,其中聽障學生160人;建有各類實驗、實訓室60余間,面積5000余方米;在省內外特殊教育學校、殘聯康復中心、社會康復機構等建有學生見、實基地38個。

適應新時代融合教育發展要求,服務全域師范類專業

為適應新時代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整體、系統、多科等發展要求,樂山師院年來緊緊圍繞促進教育公、提高教育質量,提出了“特殊教育+”師范生能力培養模式。

“我們學院的教師,除了教好本學院、本專業的學生,還要承擔為全校師范生開設‘特殊教育’公共課的職責。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不再局限于服務小眾的基層特殊教育學校,而是要為整個基礎教育戰線的融合教育服務。”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院長張梅介紹,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師范專業中開設融合教育課程,并且在全校開設特殊教育輔修專業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選拔普通師范類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培養。

李秀是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的專任教師,其主講的“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立項省級一流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和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她更注重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怎樣教”的問題;她了解到一些融合教育學校雖然制定了“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但沒有充分落實,于是,借助四川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臺,她經常作為專家深入一線學校督導、指導,帶領學生到兒童教康中心實驗實訓,提升學生制定和實施“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的意識和能力,為這些特教師資后備力量進入一線學校提高教育質量提供更多可能

“人們通常對特殊教育有誤解,認為教特殊孩子,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就行,其實不是,愛心和耐心只是先決條件,特教老師還需要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王振洲說。在專業導論課上,教師會讓學生理解特殊教育“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根本問題,一開始就樹立學生“用專業知識助力特殊兒童成長”的意識;同時,教師還會將了解到的一線學校開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困惑和問題,及時反饋到大學課堂上,提高教學的針對。

據介紹,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現有教職工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其中不乏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等。2015年以來,多次獲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和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

“我們目前擁有四川省內力量較為雄厚的特殊教育師資隊伍,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強專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提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和課程思政的能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張梅說。

既樹情懷又教技能,優秀畢業生占據四川特教“半壁江山”

2020年,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是當年四川僅有的獲此殊榮的教師。

“我能堅持從事特殊教育并有一些成就,離不開母校當年幫助我樹立理想信念和傳授方法技能。”肖敏口中的母校,正是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的前身——樂山師范學校特教“中師班”。

“坦率地說,不少學生的‘第一志愿’并非我們學院,往往是無奈地被調劑過來,對特殊教育的認識也存在偏差,但入學后,經過我們的教育、引導,都認同并逐漸愛上了這個專業。”張梅介紹道,新生入學后,學院設計了成體系的專業導論課,首先,通過邀請特教專家、優秀校長等辦講座、參與特殊兒童教學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對象和職業發展前景;接著通過職業規劃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樹立特殊教育情懷;然后開展實踐周活動,讓學生走進特校、殘聯康復中心等,對特殊兒童進行跟崗觀察、體驗、感受……

為了讓課堂更受學生歡迎,激發學生興趣,“全國優秀教師”余菊芬會提前準備大量的音視頻素材;因為不少課程與醫療康復有關,她就找到熟識的醫院,自己擔任“模特”錄制課件,大大增強了教學針對。通過課題研究,她發現基層特教教師普遍缺乏急救技能,于是又在課堂上增加了這部分內容。“我們既要幫學生樹立助人的情懷,也要教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助人知識和技能。”她說。

今年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大四學生賴佳慧說,剛入學時,她對特殊教育、教育康復學等專業并不了解,但經過教師的指點,她與特殊兒童廣泛接觸、交流、相處,對特教領域有了新的認識,“特殊群體其實希望有更多人走他們,與他們交流、做朋友,他們會很開心!”大三聽障學生張陽(化名)也表示,大學為他開辟了人生新天地,他收獲了友誼,對未來融入社會充滿信心。

為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相繼與捷克、波蘭、美國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長效機制,互派師生訪學,互建實基地。如今,這種交流互訪繼續通過線上進行。

30余年來,樂山師院為四川培養了大量的特殊教育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四川的135所特殊教育學校中,超過30%的校長和中層骨干畢業于樂山師院,超過60%的教師曾在樂山師院求學或培訓。除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肖敏,年來還涌現出“四川教師風采”典型代表李成會、四川省“最美鄉村教師”鄭萍、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沈澤花、四川省“最美教師”顏志霞等佼佼者。

依托國家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訓基地,樂山師院特殊教育學院先后承擔了30余項“國培”“省培”計劃,培訓特殊教育師資4117人。今年新獲批全省殘聯系統智力類康復專業技術人員省級規范化培訓基地。

“特殊教育是事關民生的重大工程,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張梅說。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將繼續堅持“人本特教 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標簽: 樂山師范學院 特殊教育 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票究?/span>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