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大學工學院與德稻教育集團聯合開設的創新教育合作項目——《對話全球創新大師》項目已運營12年,并向全校開設公選課。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位專家教授匯聚在“對話全球創新大師”課堂。2021-2022學年春季學期的課程主題是《以美為媒,創新未來》。
(資料圖)
課程宣傳海報
探究創新的基礎與方法
美國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金雁提出,創新不僅需要好奇心、想象力,還需要共情和欣賞美的能力。對美的追求,正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金雁對于創新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形象闡釋為學生們的此次創新之旅打下了堅實基礎。
感受藝術的匠心與美好
當代舞蹈藝術家殷梅在《如何讓你的身體會講故事》課程中向學生介紹了舞蹈的豐富意涵,不僅是行為和動作,更是內部經驗和能量狀態的更深層次的共鳴。著名指揮家夏小湯在《音樂讓人生更美好》課程中介紹了理解音樂作品和形式的方法,并借由自己音樂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講述了音樂對情緒與人生的影響力。知名漆藝家謝健帶來了題為《超越“傳承”:中國漆產業的新文化精神》的報告,結合自己的長期探索與實踐,謝健老師解讀了中國漆產業的發展與變遷,與學生們深度探討了漆藝傳統精神文化的重塑等話題。
體會設計的思維與感悟
在系統化地習得創新基礎方法之后,3位來自設計界的專家給學生們講述了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經典案例。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教授在《“中國方案”:中國工業設計踐行的方向和思維邏輯》課程中從工業設計的內涵談起,再到當代工業設計教育,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工業設計的中國方案。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唐克楊教授給學生們分享了題為《日常空間的創新》的報告。唐教授以日常生活與創新設計的關系作為引入,指出了日常和非常空間的轉換動力,強調創新的基本路徑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的方法找到真正的發力點。華東師大藝術學院孫乃樹教授負責講授《創新的基礎與方法——欣賞與創新的源泉》,從發現與探尋、想象與感悟和批判與否定三個方面介紹了諸多設計案例,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創新設計的切入角度。
鍛煉國際視野
身處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在根植于中國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如何結合“他文化”,進行復合式創新成為了新的課題。課程邀請到了3位國際創新專家,站在全新的角度詮釋創新的內涵。
謝爾丹動畫學院計算機動畫項目的創建者羅賓京(Robin King)教授通過栩栩如生的動畫視頻生動詮釋了《發散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華納兄弟動畫公司總裁霍文東(Max Hoard)先生則結合自己多年從業經驗,向同學們介紹了《講故事的藝術和技術》;霍文東先生特別強調了自己感受到的東方文化魅力,指出跨文化電影制作的關鍵正是學會如何讓不同文化的“美”來講故事。世界著名建筑師渡堂海(Haim Dotan)先生則通過一系列科技和美學相結合的案例,分享了關于《從古代中國,自然與科技到中國生態》的思考,他認為,新時代的美是一種科技與自然、藝術、歷史之間的一種平衡。來自3位國際專家的嶄新視角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們的認知邊界,更提供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創新靈感來源。
“以美為媒,創新未來”的主線連接起了本學期14堂風格迥異,卻又精彩紛呈的課程,來自全球的創新大師們結合自己多年的人生閱歷向學生們分享了設計創新的寶貴經驗。課程名稱中的“對話”二字更是課堂氛圍的生動寫照,從課前采訪座談,到課后的問答環節,不僅有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的傾情演繹,更有來自學生們思維閃光和靈感火花的碰撞,成為此次對話全球創新大師之旅的難忘記憶。至此,2022春季學期《對話全球創新大師》課程圓滿結束。(范毅)
《對話全球創新大師》詞云圖
(圖片來源:2021級北大醫學部葉然·加爾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