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 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探索“兒童定制學習”新樣態(tài)
2022-06-23 09:24:12 來源:江蘇教育報
1
聽新聞

“你這學期特別想干什么?”“你最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幫助?”……每當新的學期開始,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各個校區(qū)的學生們就在“金三角”導師團的指導下參與問卷調查,制作本學期的“夢想卡”。這些具象化的問題不僅幫助學生完成了一次自我剖析,也讓導師團成員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現狀、興趣愛好和個體需求,為量身定制學方案打下基礎。

年來,探索“兒童定制學”一直是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更加注重全面發(fā)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動實踐。“雙減”政策實施后,該校不斷優(yōu)化項目成果的推廣及應用,積極建構國家課程的“差異化學”、基于興趣及需求的校本課程“選擇”、關注特長培養(yǎng)和優(yōu)劣勢學科援助的“個體預約學”等新樣態(tài),努力讓每個學生“過正常而積極的童年生活”。

“量體裁衣”,課堂減負提質增效

“26?30”是張家港實驗小學創(chuàng)新實踐的課時模式,指的是一、二年級每周26個標準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0課時,每節(jié)課40分鐘。在這一模式下,張家港實小聚焦國家課程的“差異化學”,支持學生個體學,實現標準課時內的減負提質增效。

以英語學科為例,考慮到每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不同,教師分層制訂差異化學目標,并提供學生可選擇的學任務;課后,學校為學能力較強、有突出興趣的學生開設情景劇、配音秀等拓展課程。“對一些學能力稍弱的學生,我們也準備了相應的援助課程,指定學科教師有針對地開展輔導。”該校北校區(qū)副校長陳方介紹說,學科組還結合學業(yè)評價反饋結果,為部分學生制訂“一對一”幫扶計劃,進行“個別化輔導”。

學生有不同的學需求,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做到“量體裁衣”?在以《模擬安裝照明電路》為主題的科學課上,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基礎和能力的前提下,設置不同角色的學任務:“設計師”設計電路圖,“小電工”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工程師”則要帶領團隊完成設計、連接、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并以最優(yōu)化完成任務為目標。該校西校區(qū)副校長陳喜燕告訴記者:“這些角色的任務和完成難度不同,我們把選擇權交給學生,既可以滿足他們不同的學需求,也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

“私人定制”,課程資源精準供給

實現“私人定制”,勾勒“用戶畫像”是第一步。每天下午3點半到5點半,該校構建“1+N”課后服務范式。“1”指第一時段(3:30-4:30)各年級同步進行“個別化學”指導,保證同一天、同一年級的指導教師覆蓋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學科,學生可根據學情跨班級選擇“學科導師”;“N”指第二時段(4:30-5:30)學生可以根據興趣、特長,選擇自己喜愛的校本課程。

為了準確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真實需求,除了由教師、家長、社會專家等組成的“金三角”導師團定期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外,任課教師還通過課堂觀察、個別訪問等方式,對學生學情況分析“會診”,盡可能把握學生的最發(fā)展區(qū),指導學生開展“選擇”和“個體預約學”。

“導師們會幫我制訂適合自己的學計劃書,我也可以預約喜歡的導師。”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告訴記者,大家可以自主選擇學內容、方式和伙伴,還可以通過作品展覽或專場演出的形式展示、分享學成果,整個過程收獲滿滿。

玩墨社團、“童心農場”課程、范閑文化課程、STEM課程……200多種校本課程和精品社團覆蓋了體育、藝術、科學、人文等多個領域。“我們還特別關注在學中遇到困難的學生和學有余力的學生,有針對地開設課程,解決‘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 該校南校區(qū)教學科研處主任趙敏表示。

截至目前,該校5個校區(qū)9000名學生全員參與以“21天美麗行動”好慣養(yǎng)成為主線的定制學項目;176名學生在校“夢想藝術館”單獨舉辦書畫作品展或個人演唱、演奏會;100多名學生的“原創(chuàng)書”作品結集印制……“個體預約學”項目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就感,逐步明晰自己的成長方向。

“五項管理”,小切口打出組合拳

“五項管理”作為落實“雙減”工作的關鍵切口,一直是該校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

在作業(yè)管理方面,該校全面落實校內“作業(yè)公示制度”,各班由班主任牽頭負責控制班級作業(yè)總量,授課教師定制多樣化作業(yè)。以數學為例,“錯題本”面向所有學生,學生要將部分錯題加以整理,鞏固所學知識點;“數學小論文”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針對某個小專題開展小研究、小調查,作為深度學的起點;“數學長作業(yè)”則與實踐相結合,引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知識走進生活,提升數學綜合素養(yǎng)。“我們圍繞作業(yè)設計、布置、批改、講評等環(huán)節(jié)開展研究,從而壓減作業(yè)總量,提高作業(yè)質量。” 該校西校區(qū)校長陳一葉告訴記者。

為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各校區(qū)積極幫助學生制訂體育鍛煉計劃。“大課間30分鐘”利用校園空地繪制大型飛行棋、跳方格、跳房子等傳統(tǒng)游戲,以班級為單位設計丟沙包、踢毽子、編花籃等體育小游戲……這些活動既鼓勵學生走出教室、享受自然,又活躍了班級氛圍,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校園時間之外,該校體育教師還設計課外“每日一練”方案。學生們在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鍛煉方式,練跑樓梯、舉重物、板支撐等,并通過視頻、照片記錄成果,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據了解,自“雙減”政策實施后,該校5個校區(qū)三至六年級超過87%的學生能夠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yè),生均睡眠時間為 9到10小時,課業(yè)負擔明顯減輕,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在蘇州市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開展的學業(yè)質量跟蹤監(jiān)測中,張家港實小學生學業(yè)質量位居區(qū)域前列。

“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條件,把長期懸在半空中的‘兒童立場’轉變?yōu)榍袑嵖尚械南到y(tǒng)操作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幸福感、成就感、方向感。” 該校副總校長何建軍表示,學校還將從管理機制、課程實施、評價機制等方面構建完善的支持系統(tǒng),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標簽: 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因材施教 量體裁衣 兒童定制學習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