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成都市第十二幼兒園水碾河園區小二班的陽臺上,里里外外圍了幾圈小朋友,原來是一只帶血的小鴿子在垂死的邊緣撲騰著……
(資料圖)
“受傷的鴿子從哪里來?為什么會受傷?”……孩子們紛紛討論著,小鴿子奄奄一息,頭低垂著,小朋友們擔憂:小鴿子受傷這么重,它會不會好起來呢?經過一番商量,在園長的建議下,小朋友們決定將受傷的小鴿子送去動物醫院治療。
幼兒對受傷的動物如何看病產生了興趣,在日?;顒又?,有自我就診的經驗。因此,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幼兒自主去探索、調查,組織經驗,構建相關活動的知識,明白原來人和動物生病了都需要去醫院,而且就診流程也都差不多。需要吃藥、噴藥,好好休息等。
小鴿子很堅強,一天天好起來。從不吃食—吃少量—正常吃,從蹲著—到短時站立—站立,鴿子恢復的這個過程,孩子們從擔心,到看到鴿子一天天好起來,心情也跟著不斷起伏。
隨著小鴿子漸漸恢復,問題又來了:周末誰來照顧小鴿子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最后,老師建議:請爸爸媽媽帶回家幫忙照顧,征集志愿。
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鴿子現在沒有一個像樣的家,大家決定一起來給它做個家!
從“鴿子的家應該是怎么樣”的一問題出發,教師通過繪本、圖片、視頻、實地觀察等,發現鴿子其實就像小雞、鴨一樣,是家禽,需要圈養起來的。而且通過觀察鴿子的飛翔,來明白它是如何判斷方向的。幼兒在其中是主導者,在與自然的交流、體驗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小鴿子還沒有名字呢,大家都想給它取名字,于是,孩子們通過自主取名,全員投票,最終以“妙妙”的票數最高而得名。
小鴿子養好傷后,會去哪呢?大家想養在幼兒園,還是某個家庭認養,或者是放飛鴿子……于是小朋友們又進行了一輪投票。
在這次拯救鴿子妙妙的行動中,每一位暖小寶都奉獻了以及的一份力量,在照顧小鴿子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是小心翼翼,包括家長朋友也擔當了志愿者的身份,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寶貝們,做起了比平常周末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通過照顧小鴿子這件事,孩子們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了解了鴿子的各種習性,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經驗,并在心里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我們看到了說暖心、做暖事,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未來公民。(李林)
天上掉下只小鴿子,成都十二幼水碾河園區,萌娃,一場愛的“接力”標簽: 天上掉下只小鴿子 成都十二幼水碾河園區 一場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