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梁溪區與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4所師范院校簽署合作協議,大批優秀師范院校畢業生將走進梁溪,梁溪教育與高校的合作更深一度。為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梁溪區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梁溪區于2019年開始組織實施“高校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目前,梁溪區共有14個教育單位參與此項目。
專家學者走進課堂實地“把脈”
今年5月,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丁建寧走進了連元街小學的英語課堂,觀課并給出評價建議。與長三角教育研究院開展合作以來,專家團隊的實地指導和精準把脈對連小課堂教學轉型、教師隊伍提升等方面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該校副校長俞曉云告訴記者,合作一年來專家團隊已經進校指導21次,教師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長。
“‘一課三人上’是同課異構式研訓模式,執教者同臺競技比的是文本研讀和教學設計的能力。‘三人上一課’則是不同的教師演繹同一份教學設計,更看重課上師生的智慧生成。”俞曉云說,每位執教者背后都有一個研課團隊,所有語文教師會親歷一次研課全過程,獲得專業成長。兩種研訓模式雖已在學校運行許久,但一年來專家團隊有主題地參與說課評課,讓參與其中的老師得到了更為系統的指導。值得一提的是,連小選擇專家團隊時吸收的不僅是高校力量,還有不少扎根一線的專家學者,兩者合力使連小以更穩健的姿態發展成長。
自東林中學與江南大學伍紅林教授團隊合作以來,伍教授團隊多次走進課堂,給該校“學問課堂”改革提供理論支持,推動教師團隊專業發展,助力東林中學形成學科育人的理念。“卷入式教研”是雙方共同研討提出的新教研模式。東林中學副校長王清華介紹,一個學科組內的中等水平教師、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將在一周內分別針對同一主題上公開課。期間專家組與該學科組教師將展開三輪校本教研,對公開課進行研討并給出意見,三節課的質量呈現跨越式提升效果。“該模式給授課教師帶去高強度挑戰,但推動了組內教師快速成長,尤其是青年教師。”
借力高校智庫形成可沿用的課堂模式
近期,南長街小學“思維進階”項目核心組與南京師范大學吳永軍教授團隊基于一年來的實踐,形成了思維進階課堂教學新常規。“這一常規是未來思維進階課堂的指導綱領,老師的課堂設計有了新參考。”南長街小學副校長諸向陽說。
依托項目帶動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能讓力量更為集中,因此南長街小學與專家團隊確定以“促進兒童思維進階的小學學科教學范式革新”項目為抓手,率先在四門學科中間開展教學改革。一份觀課量表貫穿每一次教研活動,表中需要老師通過課堂觀察填寫的內容有十余項。參與聽課的老師分為4組,分別觀察授課老師的課堂提問以及互動情況,優秀學生、中等學生和基礎薄弱學生的課堂反應,填寫量表。吳教授團隊以量表為基礎的說課評課也更有針對性。緊密合作一年來,南長街小學的成長有目共睹。思維進階課堂教學新常規在高校力量加持下確立。學校的思維進階課堂已經在區級、市級、省級以及全國平臺上展示推廣。
在專家幫助下形成課堂范式的還有東林中學。學校已經構建了“學問課堂教學設計流程圖”,明確了“學問課堂”要義,設計“學問課堂”三環節,提出“學生學”“教師教”“課堂生態”三維度,形成教學評價十條標準。王清華表示,課堂范式為教師有效開展學問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可靠指導。廣大教師特別是一大批青年教師在高校專家的指導下快速成長,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僑誼實驗中學深入開展集團與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的雙項目合作,通過主題教研、改革實踐,圍繞“思維課堂”主題,力爭提煉出具有僑誼特色、相對高效的優質課堂教學范式。
能力提升,教師尋求主動發展
“與南京師范大學張俊教授團隊合作的半年來,近80%的教師都反饋說,自己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提升了不少。”僑誼幼兒園辦公室主任張文潔笑言。在合作確定前期,張教授團隊到園展開了為期1個月的調研,了解老師的專業所需,最終將合作定位在教師觀察評估能力的提升。“張教授本人還是南京鶴琴幼兒園園長,他提供了該園使用的觀察樣表給我們學習和借鑒,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對如何觀察形成了各自的見解。”張文潔說。
東林小學是梁溪區內首批與高校合作的學校之一,與華中師范大學郭元祥教授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關系,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郭教授團隊除了定期進入東林小學課堂指導,還為學校設立階段性目標。教師每月都會針對郭教授的階段性任務展開研討,與教授團隊保持密切的線上聯系,及時就問題展開交流,雙方的合作已經融合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不斷開拓視野,接觸國際前沿的理論知識。”東林小學副校長陳淼說,所接觸的教育領域知識面廣了,不少青年教師的學習內驅力被激發出來,他們也是學校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實踐層面,高校專家幫助老師打開了教學思路,雙方通過思想碰撞找到新的問題解決方法。以東林小學為生發點,合作還對集團成員校起到輻射引領作用。
在高校專家團隊的指導下,東林中學教師主動發展意愿也不斷增強,獲批成為江蘇省首批“四有”好教師重點培養團隊。專家還深入每個學科組,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點對點指導。如今,每個學科都申報了十四五課題,通過課題申報與研究,撬動課堂改革的深入開展。
把人才引進梁溪,高校合作深一度
今年7月初,梁溪教育與師范類高校的合作再深一度。“我們希望讓梁溪走入高校,把人才引進梁溪。”梁溪區教育局副局長周唯巍表示,與4所雙一流師范院校的合作共建將極大助推梁溪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和梁溪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他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項目、更大的合作空間和更深入的合作交流。截至目前,參與梁溪區高校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高校數量已達9所,包括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質量高校。
東林中學校長葉映峰表示,和4所師范院校實習就業基地的簽約,對學校來說是一大福音。“我們有可能接觸到一流的師范專業畢業生,也有更多機會走進師范院校,這為學校教科研的策劃推進提供了便捷條件。”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副主任李艷玲告訴記者,他們將派實習生進入梁溪區中小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在此期間,中小學會為實習生配備優質師資,這將對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讓他們了解基礎教育一線的現狀,為他們未來成長為合格的教師搭好實踐平臺。
接下來,高校與梁溪區各中小學的合作將繼續深入。連元街小學希望在調整優化課程圖譜和學校文化的頂層設計上獲得高校智力支持。東林小學將在命題評價改革上下功夫,實現教學輕負擔、高質量。東林中學將著力挖掘校史精神,把百年文化融入學校建設的各個環節。僑誼實驗中學將與高校攜手著力提升僑誼教育科研品質,充分發揮僑誼教育品牌的輻射、引領作用。
(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