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中小學體育課升溫 不少學校盼政策支持
2021-11-02 14:06:39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1
聽新聞

“雙減”政策實施后,一定程度緩解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也幫孩子們空出時間去參加校內外體育實踐活動。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時段,體育活動漸漸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學生們體育鍛煉的時間變多了,體育老師比過去更忙了,有的學校還出現了體育老師不足的現象。

校內運動花樣越來越多了

跑步、拔河、接力賽、足球聯賽、籃球比賽……近日,武漢市各中小學校紛紛結合自身特色開展校園運動會,讓學生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極目新聞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雙減”政策實施后,不少學校將體育運動納入課后服務項目中,利用托管開展各項運動。比如武漢市育才漢口小學的學生們,就可以選籃球、足球、田徑、街舞等運動課程。該校體育組組長王瑩老師介紹,學校現有2個標準籃球場、1個足球場,每周的課后服務時間,體育組的老師們兩兩一組輪班。作為全國籃球特色校和全國足球特色校,該校課后服務時段的籃球和足球項目一推出,一百六十多個名額很快被搶完。

而除了傳統的體育項目外,不少學校還把體育運動玩出了花樣,以引導更多孩子參與運動。武漢市江岸區沈陽路小學的四五年級,在每年夏季都會開展一個月的游泳課,該校還將國際跳棋、擊劍納入一二年級課時計劃,每周上一節課。

該校三(12)班的向子忻同學就是一個擊劍迷,每天都要去劍館參加花劍專業班訓練。“擊劍是一項優雅的競技運動,被稱為格斗中的芭蕾。雖然平時訓練很苦很累,但我樂在其中。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磨練意志、開發智力。參加比賽時勝不驕敗不餒,輸了,抹干眼淚刻苦訓練,爭取下次贏回來;贏了,不嘚瑟、不驕傲,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向子忻說。

在武漢市江漢區紅領巾實驗學校的課后服務課程上,學生們則可以學習打高爾夫球。該校一(2)班的柯寓辰上完課后說,希望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他能學會使用球桿球具。

體育家庭作業受到家長們歡迎

今年5月,教育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建立完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為此,武漢不少中小學也開始嘗試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以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

武漢市育才漢口小學二(2)班副班主任唐文婷老師,是一名體育老師,率先在校內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這學期每周末,她都要收到班上幾十個孩子的跳繩視頻作業。一一分析后,唐文婷還會針對每個學生的動作進行指導,不斷鼓勵孩子和家長堅持。唐文婷說,雖然硬性要求是跳繩,但孩子和家長都很積極,有的孩子不僅跳了繩,還主動練習高抬腿、開合跳、深蹲等,有的家長甚至和孩子一起運動,互相監督。

堅持打卡2個月,家長們看到了孩子的變化。該校二(2)班馮崇育的媽媽說,孩子剛開始跳繩只會一個一個地跳,經過訓練,現在已經會連跳好幾個,“我們都挺支持體育家庭作業,孩子能積極去完成,我們也能更了解孩子的體質狀況,增進親子關系。”

“運動不一定需要很大的場地,在家里其實有很多運動可以做。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踢毽子、開合跳、波比跳等。”唐文婷說,家長除了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勞動,比如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很多家長包辦了家務,孩子沒機會動手,養成了他們久坐不動的習慣,這樣不利于身體健康。”

不少學校盼政策支持

學生在校時間變長,體育活動的時間增加,也讓一些學校承擔了較大壓力。

“人手不夠,場地不足,經費緊張。”武漢多所中小學校長說,現在課后服務基本都采用“1+×”模式,“1”是作業輔導,“×”是社團活動,其中體育社團占比較高。從前一周一次如今拓展為一周五次,基本都靠校內體育老師來帶。若想增加人手或引進校外專業人員,又需要經費支持。同時,進行活動的學生多了,學校場地也捉襟見肘。

漢口一小學體育教師、網球主教練王老師(化姓)說,“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除了常規體育課外,還設了兩節網球課,“兩名體育老師要帶校內體育課,還要上網球課。再加上學習網球的學生人數翻了一番,師資力量跟不上。其實體育課也需要小班教學,才能保證學精學深。”

還有一些體育老師反映很累。武漢市多名小學體育教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學校招聘體育老師時會按不同的專項招,以豐富校隊和社團配置,所以每人都會帶不同的校隊和社團。這學期他們每周除了上15至18節常規體育課,和帶大課間、校隊的早午晚訓練,參加各級教研課、各種會議外,還有4至6次午托和晚托(含體育社團課),每天在校時間超過11個小時,還不包括備賽期間周末加班帶訓。

武漢中心城區一名小學體育教師說,她每天早上7時帶校隊訓練,練到8時左右,之后上3到4節體育課,每周管兩次午托和四次晚托,還兼任副班主任,“以前我每周16節課,現在每天從早上7時工作到晚上6時,基本無法調課和休息。因為每個體育老師都有自己的專項和社團,何況校隊學生要出成績必須訓練積累;其他學生也不能總坐在教室里,得帶他們多活動。”

“體育老師基本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我們早上下午都得帶訓練,有晚托的帶晚托,沒晚托的帶校隊,彈性上下班對我們的意義不大。”一所小學的體育教師告訴記者,學校面積不大卻有3000多名學生,體育教師(含校聘老師)共18人,體育社團有田徑、籃球(男女籃)、足球、棒壘球、啦啦操、毽球、羽毛球等,體育老師和運動場地均嚴重不足,難以實現分層訓練。如果能引進外援,利用校外專門機構的師資和場地就好了。

“我們也想過從外面請退役運動員等專業人士,幫校內體育老師分擔工作量,提升教學質量。但這一需要政策支持,二要經費保障。”武漢一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場地問題也令人頭疼,如今學生都集中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社團活動,見縫插針搞訓練,很影響運動效果。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