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0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000余所 學前教育經費占比提至6.77%
2021-07-19 11:03:49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童彩美工坊里,我們能學畫畫,也能做小手工。”在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幼兒園,大(3)班幼兒嘟嘟當起了嘉賓們的小導游。他告訴大家,除了美工坊,幼兒園每個教室門口都有兩個門牌,“高的那個是老師們統一制作的,矮的那個是我們自己做的……”

這所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幼兒園,位于丹陽市中心城區,以往招生季,曾有家長深夜排隊報名。2014—2016年,該園的兩個新園區陸續建成開園,提供的學位數增長了近兩倍,一度困擾家長的入園難題迎刃而解。

今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砥礪十年,奠基未來”。10年來,在江蘇省,像丹陽實驗幼兒園這樣的優質園越來越多。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全省在園幼兒254.07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8%以上,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占比達88.89%,88.65%的幼兒就讀于省、市優質幼兒園,優質普惠健康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擴資源:10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000余所

在南京市六合區,提起這幾年幼兒園的變化,家長總會豎起大拇指:“不知不覺中,一所所嶄新的幼兒園就這么拔地而起了,條件都好得不得了!”

六合區位于南京市最北端,區內鄉村幼兒園居多,“十三五”期間,當地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8所,增加學位6000多個,全區學前教育的整體面貌得到了較大改觀。

“我們對園舍進行了整體的擴建、翻新,配齊了最新的設備,還依照課程游戲化的要求設計建設了戶外游戲區。”在龍袍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常安春指著面前一片綠油油的種植區對記者說。這所位于長江之濱的鄉村幼兒園,布局規劃合理,設施設備齊全,附近的家長都樂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江蘇是人口流入大省,加大資源建設力度,確保每個孩子有園上、上好園,成為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明確將每一萬左右常住人口設置一所幼兒園納入公共服務范疇。

“我們在同一時期開始每年發布資源需求預警報告,推動各地加大教育資源建設、優化配置力度。”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向記者列出一組數據:2010年以來,江蘇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000余所,凡新建的幼兒園都要執行省優質幼兒園標準,全省省優質幼兒園總數已達4893所,占比達63.3%。

提升“增量”的同時,改造“存量”不能放松。小區配套園建設與治理是其中難點,也是關鍵點。在句容市,政府“對癥下藥”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2018年前已建小區幼兒園資源如有缺口,由政府投資建設彌補;2018年之后出讓的土地,開發建設單位按相關標準繳納配套建設費用,由政府代建,確保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交付。

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省被列入治理計劃的1122所小區配套園全部轉為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增加普惠性學位320487個。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園,由夢想變為現實。

增投入:學前教育經費占比提至6.77%

在2020年年初的江蘇省兩會上,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全省人民承諾:到2020年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全省普惠性幼兒園增至7151所,超額完成既定任務,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幼兒增至230.18萬人。

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區明發濱江新城的姜先生就是受惠者之一。2020年9月,小區對口的明發東方幼兒園保教費從原先的每月2560元降為1170元,這讓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他大大松了一口氣,“小區里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打工人,幼兒園降價不降質,大家都很高興”。

民辦園順利轉成普惠園,說到底,錢是關鍵。2020年,江蘇省將公辦園年生均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從300元提高至650元,并對收費不高于同級公辦園標準兩倍的普惠性民辦園給予同等的經費補助,為各地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鼓勵民辦園轉成惠民園,關鍵是看他們最關心的是什么。”南京市江北新區社會保障局教育辦科長孫敏告訴記者,經過前期調研,他們發現民辦園的租金和裝修費用在支出中占了較大比例,于是針對申請轉成惠民園的民辦園,在撥付每年2200元生均經費的基礎上,按照每班每年8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同時再給予每班10萬元的一次性裝修補貼,真正解決了民辦園的后顧之憂。

早在2011年,江蘇省就明確了以市縣為主、省級獎補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機制,立法規定各地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應不低于5%。目前,全省各級政府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達400多億元,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11年的3.22%提高到2020年的6.77%。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綜合獎補專項約2.8億元支持幼兒園建設,接納流動兒童入園、支持集體和其他單位辦園、實施課程游戲化改革。

徐州是人口大市,學前教育體量大、底子薄、欠賬多。2010年,全市800多萬人口,僅有合格幼兒園557所,其中70%以上是農村幼兒園,省優質幼兒園僅78所。此后10年,徐州市不斷健全建設經費保障機制,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4.3億元支持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共計新創建省優質幼兒園545所,較2010年增長6倍,居全省首位。

強師資:新增在編教師1.4萬余人

2021年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新春第一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大會,一系列保障幼兒教師待遇政策的出臺引發了社會關注:幼兒園在編教師獎勵性補貼標準參照當地公務員綜合考核標準,財政予以保障;發放教師上下班交通補貼;公辦園中具有教師資格的聘用教師最低工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5倍,納入財政預算……計劃2—3年內將所有資金增調到位。

師資是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卻也是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2013年,江蘇省頒布《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試行)》,明確按照師生比1∶16的比例來核定事業編制。幾年來,全省共新增在編教師1.4萬余人,公辦園在編教師提升至35%。2018年,江蘇省出臺《關于深化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常州市、蘇州市、鎮江市等地探索新型幼兒園教師管理與保障模式,通過備案制、園額制等方式,規范編外教師的準入和管理,實行同工同酬或制定編外教師最低工資福利標準,統一支付。

24歲的小鄭是蘇州市高新區的一名幼兒教師。2018年,她參加了由區教育局統一組織的備案制教師招聘并被錄用。“像我這樣的備案制教師,薪資、社保、公積金等都是參照事業編制教師執行的,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方面也與事業編制教師享有同等待遇,這讓我們覺得工作更有奔頭了。”

此外,江蘇省積極開展卓越幼兒教師培養工作,全省每年培養學前教育師范生近萬名,每年用于幼兒園教師省級培訓的專項經費近2000萬元;并且,還對幼兒教師職稱實行單獨標準、單獨評審,增設學前教育正高級職稱等次,目前全省初級以上職稱教師2.63萬名。

重內涵:建成課程游戲化省級項目園284所

在無錫市天一實驗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個材料小倉庫,孩子們每次看到教師進去取材料都會很好奇:里面黑咕隆咚的,究竟藏了什么呢?于是,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黑”的秘密,初步了解“光與影”的關系……

這是江蘇省開展課程游戲化項目的一個案例。7年來,課程游戲化已成為江蘇省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其提升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實現“幼有優教”的一大抓手。“我們支持孩子在該玩的年齡充分地‘玩’,玩出興趣,玩出名堂,為他們一生的成長奠定生理和心理基礎。”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說。

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陸岳新告訴記者,7年間,江蘇共投入財政專項經費1.4億元,建成課程游戲化省級項目園284所,市縣級項目園1831所,形成了省、市、縣區、園四級聯動機制,“我們提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六個支架’,通過指導各地調整時間管理、空間管理、資源管理、生活管理等,改造幼兒園的環境面貌和課程實施樣態”。

在蘇州市,50所幼兒園組成了5個課程游戲化前瞻性實驗項目研究共同體,每個項目共同體有10所幼兒園,分別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方案、環境改造、區域活動、資源、能力等進行研究。在南京市,市教育局以農村園、城市薄弱園為主體,以3年為周期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每個項目均以“1+1”結對幫扶、雙園共建的形式推進。雖然江蘇省各地推進課程游戲化的方式不同,但無一例外地促進了園所的內涵發展,推進了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已經被擺到了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面向‘十四五’,我們將繼續在擴大普惠性資源建設、加強內涵建設、創新教師用人機制、完善經費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功夫,解決好最突出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潘玉嬌)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