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學生玩轉硬核科技 未來將用于醫療領域
2021-08-05 14:43:19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1
聽新聞

手機顯微鏡、智能望遠鏡,華中科技大學的“原創光學成像”項目如何憑這兩款產品斬獲“互聯網+”大賽湖北省賽高教主賽道冠軍?手機顯微鏡是一個U盤大小的設備,貼在手機攝像頭上,手機就變成了一個顯微鏡。智能望遠鏡形似小型投影儀,攝影頭裝置在上半部位,下方是一個云臺,手機無線連接后就變成了一個望遠鏡。

項目負責人胡慶磊博士介紹,照相設備的小型化、數字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顯微和望遠設備還停留在專業儀器或純光學儀器階段。團隊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在消費影像和醫學檢測領域普及顯微和望遠產品。

光學博士顯微望遠玩出大獎

記者看到,手機顯微鏡,大小和U盤差不多。使用時,將顯微鏡覆蓋在手機攝像頭上即可。打開手機攝影功能,手機就變成了一臺顯微鏡。記者拿著手機,對準衣物,白色纖維條狀清晰可見。“哇,這也太神奇了”,見到記者非常驚訝,胡慶磊笑著說:“每個體驗手機顯微鏡的人都會很驚喜。微觀世界豐富多彩,我們想讓更多人看到微觀世界。”

2019年,團隊研發出第一款微型顯微設備手機顯微鏡,隨即在電商平臺推出。初代產品大受追捧,曾一個月收到6000多個訂單,這堅定了團隊前進的信心。“我們專業就是生命光電子領域,對光學成像研究很多。傳統的顯微設備離公眾太遠,所以想做微型化數字化設備,普及推廣。”胡慶磊介紹。

極目新聞記者隨后體驗了他們的新產品智能望遠鏡。其形似小型投影儀,長寬不過20厘米,上半身是攝像頭裝置,下半身是云臺。記者將其放置于大樓窗臺前,通過手機APP無線連接,兩公里外的喻家湖在手機屏幕上盡入眼底。再用手機APP扭轉鏡頭,樓下校門上的“華中科技大學”字跡清楚可見。

在互聯網+大賽湖北賽區現場,胡慶磊演示了用手機進行微觀和望遠拍照。團隊也獲得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省復賽高教主賽道金獎排位賽冠軍(如圖)。

3個月籌集600多萬元定制生產

智能望遠鏡是團隊在2020年發現的新方向。傳統的望遠鏡只能用于望遠,不具備攝影攝像功能,團隊萌生制作智能望遠鏡的想法。想到就動手做,從產品設計到設備制備,他們用三個月的時間就研制出樣機。這其中最難的是望遠鏡的鏡片和調焦結構的設計,“我們想做的這個設計是之前沒有的,我們要采購原材料自己制備,不光原材料不好買,裝備也有要求。”胡慶磊說。

樣機制作完成后,團隊將信息傳到國際網站上進行眾籌,“一般科技類新產品很多團隊都會這樣做,放在網上眾籌認購,我們設想籌集到幾十萬人民幣就開始制作。”團隊成員李寧介紹。令團隊喜悅的是,團隊眾籌到了600多萬元。 眾籌成功后,他們趕緊上線制作產品,今年5月首批“定制”的產品已經發貨。“第一批貨品主要是銷往海外,海外的攝影發燒友更多。我們收到很多反饋,感謝我們圓了他們的夢。”胡慶磊說。

研究成果未來將用于醫療領域

“除了消費領域,我們更關注的是醫療領域。”胡慶磊介紹。2018年起,胡慶磊和創業團隊成員就達成了共識:生物醫學、光學成像、人工智能一定會碰撞出火花,未來更多醫療設備可以走進百姓家中,實現居家健康自檢。團隊在學校的幫助下,不斷在這條路上探索。據介紹,目前團隊投入的研發經費已達2000萬元。

在實驗房間,一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實驗,用的是團隊研發的血液檢測儀,該血液檢測儀大小比醫院常規的設備儀器小了幾倍,放置在桌上就可以使用。“在醫學檢測方向,我們運用團隊的技術可以把設備做到更小更數字化,未來可實現居家健康自檢。”胡慶磊介紹。“他們很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社會服務。”團隊指導老師朱盈盈說。(李碗容 )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