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意思了,好想留在這里當一名農民!”日前,鎮江市世業洲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迎來一批江蘇大學的留學生。他們在現場觀摩田間收獲作業,聽取智能場景感知、無人駕駛、自動導航等技術的解說,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據了解,這是江蘇大學組織的“感知鄉村振興講好中國故事 中外互鑒學好中國農機技術”主題活動,也是該校首次開展“一帶一路”農機教育田間大課。來自索馬里、加納、巴基斯坦、贊比亞等10余個國家的120余名留學生通過現場及線上直播參加“田間課堂”學習。
“我們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均來源于一線農民的迫切需求和農機裝備的短板難題。”活動現場,江蘇大學收獲裝備研究院大田收獲裝備研究所所長馬征介紹油菜機械化收獲研究現狀、市場需求,動情地向中外研究生講述他進行田間試驗的經歷和感悟。“帶領中外學生學習提高農機技術,幫助‘一帶一路’國家保衛糧食安全,是江蘇大學農機教育的重要使命。”馬征說。
“收割、脫粒、清選、裝箱,油菜聯合收獲機能夠一次性完成,平均每天能收30多畝的油菜籽,相當于20余人的工作量。”在一臺由江蘇大學收獲裝備研究院與江蘇沃得農機合作研制的油菜聯合收獲機旁,該校農業工程學院教授陳樹人用英文詳細介紹該機型的核心工作部件。隨后,該校2020級農業工程專業研究生劉朋啟動油菜收獲機進行收獲實驗,收獲裝備研究院副研究員梁振偉則用英文一邊詳細講解油菜收獲機械工作流程,一邊展示智能傳感器檢測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
“科技范”十足的作業場景讓現場留學生們興致高昂。他們圍在機器旁仔細打量,好奇地用手摸,有的還爬上機器躍躍欲試。一名來自非洲剛果(金)的留學生激動地說:“要是我能引進一臺收獲機器回去,一定能致富!”
一同參加課程的2020級機械專業研究生丁翰滔說:“不同國家的學生齊聚田間課堂,這樣的上課形式很新鮮。收獲作業的實驗教學,也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豐收氛圍。”
據介紹,截至今年,江蘇大學已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訓1400余名農業裝備人才,其中包括青年農機管理干部、農機從業人員、涉農專業大學生等。本次課程由農業工程學院收獲裝備研究院教師“雙帶頭人”工作室負責人唐忠發起,致力于引導更多中外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