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教委發布“雙減”細則,提出用1年時間,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管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全面覆蓋,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在全市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前,記者走訪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與上海市盧灣中學,了解秋季開學部署。
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新開設的小學部目前有3個年級、14個班級,校長黃琪介紹,該校從上學期就開始落實課后看護管理活動,在“雙減”背景下,修訂了新的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新學期每天放學后的15:30到17:30,學校安排了三方面活動,一是以學校為主體,組織開展校園社團活動和各項體育鍛煉;二是向社會第三方購買服務,如網球課、射擊課、國際象棋課等;三是學生在圖書館和教室內自主學習、自由閱讀。經初步統計,有80%的家長需要學校提供課后服務;如果家長另有需求,可以將服務延時到18:00。
黃琪說,新學期該校增加了體育課數量,從每周4節改變為每周5節(即每天1節),為此上半年新招聘了2位體育老師。學校在暑假期間修繕了校舍,開發、利用校內場地,增加了近800平米的塑膠運動場地,做到了校園內塑膠場地全覆蓋。
上海市盧灣中學是一所初中,校長張怡告訴記者,新學期該校將開展作業公示備案制度,在各年級組樓層設立作業公示欄,公示本年級各學科作業種類、作業完成形式、作業內容范圍、預估完成時間等,各備課組需提前制定“基礎作業+彈性作業”上報年級組,年級組平衡整體作業量后向學生公示布置,并向家長推送。
新學期,該校將探索課后服務“4+1”組合模式,組建一支本校教師、家長志愿者、退休教師、社會專業人員等四方協同的課后服務團隊,在周一至周四放學后2小時,依據學生學情安排作業指導、學科答疑、自主學習拓展等課后服務,周五下午安排藝術、體育、勞動、科創、信息等項目學習和社團活動。課后服務解決大部分學生書面作業,做到學習“周周清”,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多元發展需求。
此外,該校還將建立學生睡眠時長、作業時長、體質健康監測機制,每日通過家校平臺手機端由家長上報學生前一天晚上睡眠時間、書面作業完成時長,由教學發展部和學生發展部進行跟蹤管理,及時調試。學校還增加了每天中午30分鐘的學生午休時間,以及每天上午30分鐘的全校大課間活動,大課間活動包括廣播操、體能訓練操、校園自編操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