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國迎來了第37個教師節(jié)。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教師總數已經達到1792.97萬人,在這近1800萬名教師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職場上是志同道合的同事,而回到家里,他們是父母兒女或者兄弟姐妹,他們亦師亦友亦家人,他們是教師世家。
有人說,孩子眼中教育的模樣,就是教師的模樣。
的確,教師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并不是教會了孩子哪些知識,而是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樣,讓他們成長為比榜樣更優(yōu)秀的人。
而當教師同時又是家長時,這種影響則更加潛移默化了。
很多人把教師比喻為春蠶、比喻為蠟燭,說的是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在教師家庭中,這些精神化作了每一個夜深人靜時的備課和批改作業(yè)、每一次與學生和家長的促膝長談、每一個“特殊”學生的成長故事、每一屆學生的喜怒哀樂……
在每一天的耳濡目染中,兒女們把父母或者父母的父母當成了自己的榜樣。理想的種子自然而然地扎下了根。于是,“長大后,我就成了另一個你”。有的家庭中兩代、三代甚至幾代人都是教師,他們相互影響、相互鼓勵,把一個人的職業(yè)變成了幾代人的共同事業(yè)。
有媒體報道,在大別山北麓的深山區(qū),有一個教育世家,扎根基層教育,五代人中有11人為教師,跨越3個世紀,教齡總和達到276年。
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教師,把一群又一群孩子帶出大山,給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也為國家許下了更好的明天。
讓孩子超越自己,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的愿望,教育不僅是接力,更成為一種傳承。
擇一事,終一生。一代代教師正在接續(xù)前行、薪火相傳!(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