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科教集團的編程課,培養孩子“可帶走的能力”
2021-07-23 16:35:00 來源:壹點網
1
聽新聞
每到畢業季,校園撕書、撕卷的名場面就在各校紛紛上演。填鴨背誦式的學習,讓孩子們都倍感“鴨梨山大”,所以才會采用這樣比較極端的方式進行宣泄。

很多畢業后的學生調侃說:“高中畢那年,是自己知識最淵博的時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現在幾乎忘得一干二凈。”

可見,知識學習始終具有時效性,如果不是經常用,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但能力的獲得卻是終身受益的,一旦習得不容易忘記,是學習過程中可以帶得走的“財富”。

杭州開元中學是一家著名的科技特色學校,倡導要盡可能給孩子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獲得“可以帶走的能力”。開元中學通過開設機器人、趣味編程、三維設計等STEAM特色課程,培養孩子的“可帶走的能力”,這與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不謀而合。

貝爾科教集團旗下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主要為孩子提供機器人編程和軟件編程等STEAM教育課程,讓孩子的學習脫離單純知識灌輸,打造孩子的能力成長線。

一、跨學科的學習內容

編程與很多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它能將多學科學習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應用。

在工業時代,傳統的分科教育讓每個人只需要掌握一門學科、一種技術就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立足。但在信息時代和智能時代,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在能力上也很難應付復雜的環境,解決復雜的問題。

image.png

貝爾科教打造的編程課程體系,除了能讓孩子學會如何編程,更能融合多學科內容進行應用,從而提升孩子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比如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智能醫院》系列課程中,其中一期主題是做一輛智能輪椅。輪椅要包含口令識別、輪椅定位、動態避障、多傳感器信息融合、自適應導航等功能,其中就涉及了編程、物理、人工智能、數學等多學科內容。孩子想要解決“打造智能輪椅”這一復雜問題,就要通過跨學科學習與應用來完成任務。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夠收獲知識,更收獲了如何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知識應用能力等,培養了孩子的多維視角,這些都是可以帶得走的能力。

二、多元化的課堂環境

貝爾科教集團旗下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為孩子打造的編程學習環境,也與傳統課堂有所區別。

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在線下全面采用了BeBO智能教室。它與普通教室最大的區別是能夠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不僅能夠實現手腦并用,還能夠與前沿科技親密接觸。

BeBO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學場景,可以模擬現實和未來世界,創設出搭建、編程主題,再通過豐富的動畫、劇情、獨有的IP任務和交互式體驗,增強了孩子的代入感。學習編程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參與一場主題之旅。

除此之外,貝爾科教自研的Mabot等系列編程機器人,也是孩子編程路上的“好伴侶”,它能夠進一步提升BeBO智能教室的互動性,提高孩子的計算思維、編程思維、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同樣是學習應用定滑輪相關原理和知識,在貝爾的機器人編程課上,孩子們不僅可以通過機器人來搭建一個現實的場景(比如升降旗桿),還能了解定滑輪與其他事物的作用關系。

僅僅如此還不夠,孩子還能通過編程的加持,將事物進行“升級”應用,比如變升降旗桿為智能升降旗桿。孩子在一步步進階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定滑輪的工作原理,同時,還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應用方式鍛煉了綜合能力,這就是多元化課堂的魅力所在。

三、以孩子為中心的授課模式

在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的課堂上,老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老師都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

對于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而言,老師的授課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其思維模式。編程等STEAM類課程,更倡導孩子進行自主探索、發現。過去上傳下達的灌輸式授課模式,顯然會禁錮孩子的思維。

當老師成為一位引導者,會更加鼓勵孩子成為一位“問題解決者”。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孩子都是主角。而老師主要根據課程的主題對孩子進行問題的引導、學習資料的提供、適時的課堂幫助等工作,不斷鼓勵孩子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image.png

與此同時,在“權威”無限弱化的課堂環境下,同學與同學之間進行探討學習,更接近于隊友之間的“合作”。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觀點,而老師也不急于肯定或否定某一觀點,孩子之間可以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長足進步。

知識的記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遺忘,但孩子獲得的能力卻能夠留下,讓其受益終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編:

精彩推送